干性愈合VS湿性愈合

发表时间:2023-09-20 14:01

最近临床工作中遇到术后(激光祛痣、去除浅表赘生物....)修复问题,到底选择是干性愈合(传统伤口干燥方法理念处理创口)还是湿性愈合(创口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仍然被讨论,但个人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基于对两种理念的深入理解,才会用的好,做到收放自如。

暂时我把两种理论先抛出来理理

干性愈合

图片

干纱布

干性愈合护理方法开始于19世纪,由微生物学家巴斯德Pasteur开创-----使用干性敷料覆盖伤口,保持伤口干燥干燥----------20世纪60年代以前,伤口护理都是沿用这种方法。

理论基础:伤口愈合需干燥环境,有大气氧的参与可以促进伤口愈合,透气的敷料才能使伤口获得足够氧气,以供细胞生长的各种生化反应所需

缺陷:敷料与创面粘连,更换敷料易再次损伤;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频繁更换辅料,降低创面温度,影响细胞生长,延迟愈合.....

图片

海藻酸钠敷料

湿性愈合

理论发展

✭1958年Odland首次发现并报导完整的水泡皮肤愈合速度快于破溃水疱,此后科学家们开始了“湿性愈合理论”的探索

✭1962年,动物生理学家Winten通过猪体组织研究发现薄膜覆盖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一倍,并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发表了具有突破性的细胞水平研究------水疱如果不予刺破,能促进上皮细胞移动,加快创口愈合。

✭1963年Hinman在人体上得到同样结果

✭1974年全球第一块密闭性敷料诞生,对传统的伤口愈合理念提出挑战

✭1981年,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学者首次发现创口新生血管的增生速度随着大气氧含量的降低而增加,创口局部低氧有利于局部伤口的恢复

湿性愈合理论

✮闭合性敷料密闭环境下,相对低氧微环境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刺激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巨噬细胞),血管形成加速,加速肉芽组织形成,促进伤口愈合

✮保持创面恒温、湿润的环境(维持细胞生长环境,同时发挥各种关键酶的活性)

✮可保留渗出液中多种活性物质(各类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白介素-1等,上述生长因子在创面的愈合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能够清除坏死组织的蛋白溶解酶(提供良好生长环境)

降低感染的机会 (密闭阻隔、维持正常皮肤正常弱酸性环境利于发挥杀菌作用白细胞增殖、相对干性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敷料同时可以减轻张力),使患者感觉舒适美观。


分享到:
177 6244 5309
工作时间:08 : 30~12 :00   13 : 30~17 :3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枫树三路16号
首 页       产品介绍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